你的位置:新疆时时彩五星通走势 > 新闻动态 >
发布日期:2025-04-13 14:51 点击次数:80
老一辈常说“有龙就有降龙人,有虎就有伏虎将!”,这句话常被用来比喻世俗中的婚姻状态。在普通家庭里,夫妻之间的相处模式各不相同。有的家庭是丈夫强势,妻子温柔;也有的家庭是妻子强势,丈夫顺从。无论哪种情况,夫妻双方往往通过性格上的互补来保持家庭的和谐与感情的持久。
在古代,帝王夫妻往往共同承担治国重任。以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为例,吕后作为正宫皇后,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她果断处决了韩信、彭越等权臣,并大力提拔吕氏宗亲,有效遏制了刘氏宗族的骄纵之风,为汉朝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如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他们被世人尊称为“二圣”。独孤皇后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协助杨坚广纳贤才,团结士族,为后来名垂青史的“开皇之治”创造了重要条件。这些事例充分展示了古代帝后共同治理国家的智慧与贡献。
唐高宗李治和他的第二任皇后武则天的故事,常被误解为李治软弱无能。实际上,李治作为一位皇帝,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然而,自从武则天成为他的皇后,许多朝政和家务事便不再需要他亲自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治作为天子,而武则天则被尊称为“天后”。李治去世后不久,武则天便自立为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
谈到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关系,无论是官方记载还是民间传说,都难以忽视他们之间既亲密又复杂的情感纽带。与其他帝王夫妻如汉高祖与吕后、隋文帝与独孤皇后相比,这些夫妇之间大多维持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位与众不同的皇帝,他一生中拥有两位皇后,与她们的感情都极为深厚,几乎达到了生死与共、患难相扶、荣辱共享、相依为命的程度。
令人费解的是,这位皇帝的第一位皇后一心为国,却落得被囚禁致死的下场。而他的第二位皇后,因他的过度宠爱,竟萌生了篡位的野心。更离谱的是,他不仅没有阻止,反而默许甚至支持这种危险的想法,最终导致他和心爱的皇后双双丧命。除了这两位皇后,这位看似软弱无能的皇帝还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妃嫔,她在史书中被誉为“女宰相”,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然而,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子也因为深受宠爱而惨遭不测,结局悲惨。
唐中宗李显,作为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尽管他拥有无上的权力和广阔的国土,但命运似乎并不眷顾他,最终以悲剧收场。今天,我们将探讨李显与他的两位皇后以及一位宠妾之间复杂的关系,看看这些女性如何被卷入他的不幸之中。李显的第一位皇后是韦氏,她因与李显的政治联姻而成为皇后。然而,随着李显被废为庐陵王,韦氏也随之失势,最终在政治斗争中悲惨死去。第二位皇后是赵氏,她在李显复位后成为皇后,但好景不长,赵氏也因宫廷斗争而被赐死。此外,李显还有一位宠妾,她的命运同样多舛,最终在宫廷的权力游戏中失去了生命。李显的一生,虽然坐拥江山,但他的个人生活却充满了无奈和悲剧。他的皇后和宠妾,尽管一度享有荣华富贵,但最终都未能逃脱悲惨的命运。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李显个人的不幸,也揭示了当时宫廷政治的残酷和无情。
唐中宗李显,本名李哲,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个儿子,也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他最初被册封为周王,随后改封为英王。在他的二哥章怀太子李贤被废黜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最终登上了皇位。
唐中宗在位期间共有两位皇后,人们通常通过影视作品了解到韦皇后,她以心狠手辣但缺乏智慧著称。然而,在韦皇后之前,还有一位赵皇后,她的谥号是“思”,因此也被称为赵思皇后。赵皇后出身于京兆府长安,她的祖父赵绰在唐高祖李渊的武德年间立下赫赫战功,获封右领军卫将军。她的父亲赵瑰更是娶了唐高祖的女儿常乐公主,这使得唐太宗李世民成为赵瑰的妻舅。
赵瑰曾担任左千牛将军一职。唐中宗李显在尚未登基、仍为英王之际,便迎娶了赵瑰的女儿作为正室王妃。因此,赵瑰的女儿实际上是李显的表姐。
赵妃的母亲常乐公主因触犯朝廷律法而获罪,导致赵妃被废黜,并长期被关押在内侍省,直至去世。武则天掌权后,赵妃的丈夫赵瑰被任命为寿州刺史,但他因参与越王李贞的反武计划而被处死,常乐公主也未能幸免。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李显重新登基。唐中宗为纪念赵妃,追封她为大唐恭皇后,并追封其父赵瑰为左卫大将军。
唐中宗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用毒药害死,准备安葬在定陵。大臣们觉得韦皇后心狠手辣,不配和中宗葬在一起,就把赵皇后的封号改成了大唐和思皇后。但因为找不到思皇后原来的墓地,大臣们就举行了一个招魂仪式,算是让她在帝陵旁边有个安息之地,事情就这么定了。
彭景直作为太常博士,向朝廷递交了一份奏章,提出了关于丧葬礼仪的看法。他指出,古代并没有招魂陪葬的习俗,因此不应使用棺椁。他建议参考黄帝在桥山埋葬衣冠的做法,将赵皇后的旧衣物放在陵寝中进行招魂仪式。这些衣物应放在魂舆上,按照太牢的规格进行祭祀,之后再将衣物移至寝宫,摆放在中宗御榻的右侧,最后用夷衾覆盖,完成整个陪葬仪式。唐睿宗李旦,即唐中宗的弟弟,在听取这一建议后,认为其合理并采纳了彭景直的意见。
唐中宗的第二任皇后,史书中常称她为“韦庶人”,出生于京兆府万年县。她的祖父韦弘表曾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担任曹王府的典军。后来,唐中宗被立为太子时,将韦氏纳为王妃。随着这一身份的转变,韦氏的父亲韦玄贞,原本只是普州的参军,迅速被提拔为豫州刺史。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改变了韦氏家族的命运,也反映了当时政治联姻对个人地位的显著影响。
唐中宗即位的第一年,也就是嗣圣元年,韦氏被正式封为皇后。但好景不长,同年,武则天就亲手废黜了自己的儿子李显,剥夺了他的皇位,并把他贬为庐陵王,流放到房陵。有趣的是,庐陵位于江西,而房陵却在湖北,为什么李显被称为庐陵王而不是房陵王?这个问题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
韦皇后随李显一同被贬至房州。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李显整日惶恐不安,每当得知武则天派来的使者抵达,便惊慌失措,甚至想要自尽。此时,韦皇后劝慰他说:“世间万物福祸相依,哪有永恒不变的道理?何必急于结束生命?难道连等待死亡都等不及了吗?”
韦皇后和唐中宗一起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两人感情特别深。他们有个儿子叫李重润,是懿德太子,还有四个女儿:永泰、永寿、长宁和安乐公主。不过,李重润的命运挺惨的,他居然是被自己的祖母下令在宫门外用棍子打死的。
在众多子女中,安乐公主是最年幼的,她出生在房州。唐中宗出于对她的极度疼爱,甚至脱下自己的龙袍将她包裹,因此她被赐名为“裹儿”。为了表达对韦皇后的感激,唐中宗在房州时曾向她承诺,一旦重掌皇权,韦皇后将享有无拘无束的自由(誓言中提及“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随后,武则天恢复了唐中宗的皇太子地位,韦皇后也随之被册封为太子妃。
唐中宗时期,他的昭容上官婉儿,也就是那位有名的上官氏,经常鼓动韦皇后效仿武则天自立为帝。为了提升自己的声望,上官婉儿还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她上奏请求让全国的士族和平民为她被父亲休弃的母亲服丧三年,同时将男子成年的年龄定为二十三岁,五十九岁就可以免除徭役。这些礼制上的改动,目的就是为了拉拢民心,增强自己的影响力。然而,让人意外的是,一向对妻子言听计从的唐中宗,竟然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这些提议。
唐中宗复位后,韦皇后受上官婉儿蛊惑,将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召入宫中。令人震惊的是,武三思竟与韦皇后一同坐在皇帝的御床上玩双陆游戏,而唐中宗则在一旁为他们计算输赢。三人谈笑风生,这一荒诞场景很快成为宫廷内外议论纷纷的丑闻。
唐中宗在位期间,采取了宽松的宫廷政策,大量宫女被释放出宫,连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女也获得了自由出入禁宫的权利。上官婉儿及其他受宠的宫女纷纷在宫外建立了豪华的私人住所,她们频繁出入宫廷,行为毫无约束。一些不正直的官员趁机在宫门外等待她们,随后与她们一同寻欢作乐。这些官员还利用她们的影响力,让她们在皇帝面前为自己谋求赏赐,甚至争取朝廷中的重要职位。
那时,敬晖这位朝廷重臣正策划铲除武家势力,这让武三思深感不安。为了应对,武三思迅速与上官婉儿联手,两人都深得韦皇后信任,经常私下进宫商议对策。他们想出一招,建议百官给唐中宗上尊号为“应天皇帝”,同时让韦皇后获得“顺天皇后”的称号。这一做法与当年武则天被封为“则天皇后”颇为相似,既迎合了韦皇后的野心,又巧妙巩固了他们的地位。
唐中宗和韦皇后一同前往太庙祭拜,向祖先禀告接受尊号的事宜。这次活动让韦皇后在军民中的声望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她的盟友武三思变得越发嚣张,行为也更加肆无忌惮。敬晖、王同皎等忠于唐朝的大臣相继被满门抄斩,百姓普遍认为这些冤案背后的主谋正是韦皇后。
韦皇后对自家亲戚格外优待,不仅在宫廷内赐予爵位,还在朝廷中委以重任,使得韦氏一族几乎占据了朝堂的重要位置。为了提升女儿安乐公主的地位,韦皇后甚至打破常规,允许公主开设自己的府邸,并任命专属官员,这种待遇与武则天时期的太平公主不相上下,堪比长安城内最显赫的亲王。
安乐公主仗着唐中宗的宠爱,行事嚣张跋扈,大肆买卖官职,权倾朝野,几乎无所顾忌。她甚至经常替唐中宗起草诏书,掩盖原文后直接让唐中宗签字盖章。唐中宗对此毫不在意,笑着照办,连诏书内容都不看一眼,任由她随意发布。这让安乐公主更加肆无忌惮,甚至公然请求册封自己为皇太女,意图将来继承皇位,成为李家的女皇帝。虽然唐中宗对武则天仍心存忌惮,坚决拒绝了这一要求,但他并未对安乐公主的叛逆行为进行任何惩处或批评。
安乐公主手下的官员大多才能平庸、品行不端。她大肆修建豪华府邸,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她的姐姐们,如长宁公主等人,也纷纷效仿她的做法。这种行为引起了百姓的强烈不满,人们纷纷对韦皇后女儿的骄奢淫逸表示愤慨和谴责。
唐中宗神龙三年,节愍太子李重俊因非韦皇后亲生,长期遭受猜疑。为消除威胁,他决定铲除韦皇后及其党羽武三思等人。他率兵直闯皇宫,但在玄武门遭遇挫败,最终被处死。韦皇后因此权势更盛,宰相宗楚客随即带领群臣上奏,尊称韦皇后为"顺天翊圣皇后"。
景龙二年春天,宫中传出谣言,说韦皇后的衣箱里冒出了五彩祥云。唐中宗一听,立马叫来宫廷画师,让他们把这神奇景象画下来。画好后,他还得意洋洋地在朝堂上展示给大家看。韦皇后趁机宣布大赦天下,还给官员们的母亲和妻子加封了爵位。
迦叶志忠当时担任右骁卫大将军,负责太史事务,他向朝廷递交了一份奏章,提出一个有趣的建议。他指出,历史上每当大唐有重要人物即将上位时,民间都会流行特定的歌曲。比如,高祖李渊还没当皇帝时,人们就在唱《桃李子》;太宗李世民没登基前,《秦王破阵乐》已经传遍大街小巷;高宗李治即位前,也有《侧堂堂》这首歌;武则天称帝前,民间流行《武媚娘》;就连中宗李显在未登基时,也有一首《英王石州》广为传唱。现在,韦皇后也有一首《桑条韦也》在民间流传。迦叶志忠认为,这些歌曲都预示了帝王的崛起,应该被正式收录到乐府中,用于宗庙祭祀,尤其是那首歌颂韦皇后美德的《桑条韦也》,更应该大力推广,让天下人都知道她的圣德。
唐中宗听后心情大好,立即批准了迦叶志忠的请求,并赏赐他一座庄园和七百匹彩色丝绸。太常少卿郑愔则大力推荐韦皇后的舞曲和诗作,同样获得了丰厚的赏赐。此外,兵部尚书宗楚客指示补阙大夫赵延禧上奏所谓的“符命”,暗示韦皇后有可能效仿武则天掌控大唐。唐中宗对此非常满意,甚至破格提拔赵延禧为谏议大夫。
当时,上官婉儿和她母亲郑氏,还有尚宫夫人柴氏、贺娄氏,在朝廷里拉帮结派,到处收受贿赂。她们还随意替唐中宗发布命令,随便给人封官,连那些卖肉的、做小买卖的都得到了官位。韦皇后也把女巫赵氏弄进了宫里,封她做陇西夫人,赵氏在宫里的权势和上官婉儿差不多。
在景龙三年的冬天,唐中宗计划亲自前往南郊举行祭天仪式。国子祭酒祝钦明和司业郭山恽提议让皇后陪同皇帝一同参与,作为祭祀的辅助。然而,太常博士唐绍和蒋钦绪对此持反对意见,并上书表达他们的立场。尚书右仆射韦巨源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支持祝钦明的建议。最终,唐中宗决定采纳祝钦明的意见,正式任命韦皇后为“天子亚献”,并指定一位宰相的女儿担任“齐娘”,负责在祭祀中持笾豆。
祝钦明提议让安乐公主担任“天子终献”,这一建议明显越界,引发了广泛争议。朝中大臣纷纷反对,迫于舆论压力,这一计划最终未能实施。景龙四年正月十六日晚上,唐中宗和韦皇后乔装成普通百姓,前往长安街头观赏盛大的“烧灯”活动。当晚,中宗还下令释放宫中数千名宫女,允许她们自由外出游玩。然而,这一决定导致了大量宫女与宫外男子私通,甚至有人趁机逃离,不再回宫。
叶静能担任国子祭酒时,精通各种奇门异术,而散骑常侍马秦客在医药方面颇有造诣,光禄少卿杨均则负责为帝后调理饮食,三人时常自由进出皇宫。杨均和马秦客与韦皇后关系密切,甚至成为了她的心腹。两人母亲相继去世,按照礼制应回乡守孝三年,但韦皇后因依赖他们,仅让他们守孝十日便召回并恢复原职。与此同时,安乐公主与驸马武延秀、侍中纪处讷、中书令宗楚客、司农卿赵履温等人之间产生了矛盾,各自结党营私,形成了不同的派系。
公元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突然离世,死因竟是韦皇后和其女安乐公主暗中下毒所致。当时,御医马秦客正为皇帝诊治,因此朝中大臣将矛头直指他和安乐公主。韦皇后对此事深感恐慌,下令封锁消息,秘不发丧。她召集所有心腹入宫,加强防卫,同时紧急筹划自保之策,以应对可能引发的政治动荡。
韦皇后迅速行动,指派刑部尚书裴谈和工部尚书张锡负责政务,同时让他们留在东都洛阳。她还命令左金吾大将军赵承恩和宦官左监门卫大将军薛崇简带领五百精锐前往筠州,以防备谯王李重福的潜在威胁。韦皇后与她的哥哥、太子少保韦温商议后,决定支持温王李重茂成为皇太子。为了确保局势稳定,她调动了五万州府兵马驻扎在长安,并分为左右两营。随后,她向全国宣布唐中宗李显已经去世的消息。
李重茂随即继位,成为唐朝的新皇帝,即唐少帝。他尊韦皇后为皇太后,并由她执掌朝政。韦温被委以重任,全面掌控军队,负责保卫皇宫的安全。同时,驸马韦捷和韦濯分别统领左右两大禁卫军。此外,武延秀与韦温的侄子韦播、族弟韦璿以及外甥高崇共同指挥左右羽林军及飞骑、万骑等精锐部队。
韦播和韦璿为了在军队中树立威信,上任当天就鞭打了万骑营中的几名士兵。这一举动激怒了这支精锐部队,导致士兵们拒绝服从命令。与此同时,京城内人心惶惶,传言四起,百姓们私下议论纷纷,担忧即将发生改朝换代的大事。在这种动荡的局势下,临淄王李隆基迅速行动,联合薛崇简、钟绍京、刘幽求等将领,将万骑营及其他部队纳入自己的掌控。几天后,李隆基率兵直扑玄武门,抵达左羽林军驻地,首先在营帐中处决了韦璿、韦播及中郎将高崇,随后破门入宫,直奔太极殿,直取皇位。
韦皇后见势不妙,被李隆基的突然行动吓得惊慌失措,匆忙逃到飞骑营寻求庇护。与此同时,武延秀和安乐公主也未能幸免,被李隆基的军队当场处决。随后,李隆基下令万骑营展开大规模清洗,韦温、韦捷、韦婴、宗楚客、宗晋卿、纪处讷、马秦客、叶静能、杨均、赵履等人均被诛杀,甚至连卫尉卿王哲、太常卿李曳、将作少匠李守质以及韦氏和武氏的家族成员,无论老少,都难逃一死。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头颅被砍下,悬挂在长安东市示众。次日,李隆基以唐睿宗李旦的名义发布诏令,允许韦皇后的遗体被收殓,并按照一品夫人的规格安葬,但追贬为庶人。安乐公主则以三品礼下葬,同样被追贬为悖逆庶人。
唐中宗时期的昭容上官婉儿,是西台侍郎上官仪的孙女。她的父亲上官庭芝与祖父同日被武则天处死,当时她尚在襁褓之中,与母亲一同被贬入宫中为奴。随着年龄增长,上官婉儿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能,并对政务处理颇有心得。武则天在位时,上官婉儿曾因触怒圣意而面临死刑,但武则天因其才华出众而赦免了她,仅施以黥面之刑。圣历年后,朝廷百官向武则天呈递的奏章,大多由上官婉儿参与审议和决策。
唐中宗重新掌权后,任命上官婉儿负责起草诏令,对她极为器重。当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时,她的母亲郑氏也被赐予沛国夫人的称号。然而,上官婉儿与武三思关系密切,在替皇帝拟旨时,她常常抬高武家子弟的地位,打压李唐皇室。这种行为引起了节愍太子李重俊的强烈不满。后来,李重俊发动兵变时,首先带兵冲到了肃章门,指名要捉拿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察觉到李重俊的意图,立刻向唐中宗和韦皇后报告:“李重俊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他人,他恐怕连皇上和皇后都不放过!”这番话激怒了唐中宗和韦皇后,他们随即带着上官婉儿逃到玄武门躲避,随后下令处决李重俊。上官婉儿还经常建议皇帝多设立昭文学士的职位,并邀请有学问的官员进宫,皇帝多次举办宴会,与大家共同游玩,大家在一起作诗交流,气氛十分愉快。
上官婉儿在唐中宗、韦皇后、长宁公主和安乐公主身边时,常为他们写诗。她的诗句华丽优美,深受当时文人喜爱,广为传诵。她与吏部侍郎崔湜关系密切,便推荐他担任知政事,相当于宰相一职。崔湜曾负责开凿商山修建新路,但工程未完成,唐中宗便去世了。上官婉儿竟伪造遗诏,对崔湜进行嘉奖。后来,韦皇后被李隆基诛杀,上官婉儿也死于大唐义旗之下。
李隆基登基后,下令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整理成册,共二十卷,并指派宰相张说为其撰写序言。传说上官婉儿的母亲怀孕时,梦见有人送她一杆大秤,算命的人说:“这将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将来能当宰相!”结果郑夫人生了个女儿,大家都觉得这是笑话。但后来上官婉儿真的成了“女宰相”,掌控了大唐的许多事务,人们这才想起算命的话,觉得他说得没错!
唐中宗李显的一生虽然平淡无奇,缺乏作为一国之君的果断与魄力,但他所经历的种种变故却异常复杂且充满戏剧性。他的父亲李治和母亲武则天,以及弟弟李旦和侄子李隆基,都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统治者。相比之下,李显显得尤为低调,尤其是在他第二次登基后,他对朝政的掌控力明显不足,任由妻子韦皇后、上官昭容以及女儿安乐公主在朝中肆意妄为,自己却似乎对此漠不关心。韦皇后和安乐公主都怀有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的野心,而李显对此却毫无反应,甚至可以说是放任自流。无论是他之前的赵皇后,还是后来的韦皇后,她们的悲剧结局,很大程度上都与李显的性格有关——他过于温和,缺乏作为帝王应有的威严与决断力。这种性格不仅影响了他个人的统治,也间接导致了身边人的不幸结局。
#百家说史品书季#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